logo
Navigation
Views: 3726 | Replies:0
废除《平权法案》的未来:华人或为最大输家
By 瓜龙 | 反吃瓜联盟  
OP 12/23/2016

反吃瓜划重点

1. 众多华人家长坚信,废除了《平权法案》,可增加华裔子女被学校录取的机会,也成为了不少人支持川普的理由

2. 如今在大学录取人数和比例上处于劣势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共和党和保守派的票仓——中西部和南部支持川普的“白人中产"

3. 目前已有学者提出基于经济平等的配额录取制, 认为大学录取应当以经济和地域多样性为基础

4. 亚裔家庭目前的年均收入超过美国其他所有人种,且主要聚居在东西海岸,将是这一政策转变的最大输家

自从几年前加州州议会提案SCA-5以来,华裔社区对于类似的、可能涉及按照种族配额制度录取的各种政策就极为敏感,不论是纽约市特级高中扩大其他族裔录取的提案,还是常春藤大学对亚裔招生的不公平,都随处可见亚裔、特别是华裔家长们的身影。

不少保守派资助的组织也抓住这个机会,大肆引导华人家长搞集会和捐款,支持反AA的活动,比今天Student for Fair Admission inc.的发起者Edward Blum就在组织“华人家长见面会”,通报他们起诉哈佛、北卡大学和美国教育部等项目的进展。

当然,他们的抗争也取得了显著进展:SCA-5夭折,哈佛耶鲁成为被告,连高院大法官们在菲舍案的不同意见书中都浓墨重彩的提及亚裔在大学录取上遭遇的不公平。而川普在今年大选的横空出世更是给华裔移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仿佛在川普推翻种族、宗教、性别、政治、外交等领域各种“政治正确”之后,AA这种以族裔为基础的补偿性措施肯定也会轰然倒下,藤校的大门将会对华裔开的更宽,挣脱了族裔束缚的华裔子女们将更多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

然而,这不过是“前门拒狼,后门进虎”而已,取消了以族裔为基础的大学录取标准,取而代之不过是以地域、或者经济为基础的大学录取标准,而在这两项上华裔和亚裔也根本毫无优势可言,更可能是为川普真正关心的支持者——穷白人送上藤校的直通车而已。

大多数华裔怕是不知道早在他们这两年“奋起抗争”之前,美国高等教育界已经开始反思高校、特别是藤校、在招生上的不公平。但他们关注的并不是华裔们眼中钉一般的“族裔“问题,而是在经济上和地域上的不平等。

早在21世纪初,哈佛就率先反思自己招生上“和南方人过不去”,他们的校报长文剖析为何南方人占全国人口的31.5%,而在哈佛学生中仅占15.2%,而中西部地区的学生在哈佛也严重underrepresented。显然距离并不是问题,因为来自西海岸的哈佛学生所占的比例和西海岸的人口比例大致吻合。为了增加哈佛的“地域多样性” 和” 政治理念多样性“,十多年前的哈佛校报就疾呼哈佛应该给红州的申请者更多机会。而在哈佛连续数年“强化了地域招生上的努力和经济支持”之后,去年哈佛校报继续呼吁校方加大对南方和中西部申请者的帮助,把招生重点从族裔多样性转向地域多样性上来。

而这一转变对于华裔来说伤害一样巨大。因为现在哈佛学生最多的四个州:纽约州、新泽西州、马塞诸塞州和加州恰好也是华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名额向南方州和中西部州的转移对华裔学生入学率提高没有丝毫帮助。而研究各藤校近年新生群体的数据可知,那些在学生群体中未能得到足够代表的州的申请成功率非常高,这让美国也产生了类似”高考移民“的现象。或许这样的搬迁对于土生土长的美国人来说难度并不大,而对于生活各方面依赖移民社区提供的服务和便利,工作生活更集中于大城市的华裔移民来说则困难重重。

众所周知,这些在学生数量和比例上处于劣势的州基本上都是如今共和党和保守派占明显多数的地区。而正像某些采访中所说的,很多保守派白人家长并非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都自由派的精英学校,但正和华裔一样,保守派白人也认为自己是藤校过去几十年奉行的族裔、宗教配额潜规则的受害者。而保守派白人的子女在高等教育录取上失去一定的竞争力,某种程度上也加剧了社会的极化和撕裂。不仅仅是他们的孩子丧失了接受自由派教育的机会这么简单,而是这些名额给予了他们所鄙视的有色人种,更加加剧了他们的剥夺感。

而在这些保守派白人中间,最受伤的自然是没钱没势的穷白人。他们可不像布什家族那样可以依靠家族传承把子子孙孙都弄进耶鲁,而他们居住的州也一向被藤校所忽视,身边难得几个被录取的本地人可能还是黑人或者西语裔。随着美国贫富差距的急剧扩大,藤校们也逐渐开始重视”经济多样化“,主张要给予穷人家的孩子更多倾斜。因为在藤校看来,这些穷人就的孩子很大程度上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获得差不多的分数,是恶劣的家庭环境限制了他们的才智和学业上的表现。

正因为如此,藤校近年来给经济窘迫的申请者提供高额奖学金,但那些在纽约/硅谷过穷日子的高收入华裔家庭对这些藤校划定的超高“贫困线”也只能望而兴叹。可即使这样也不能满足部分激进的教育改革人士。在他们看来,如今的高等教育并不是社会稳定器,更无法为低收入阶层的人民提供上升通道,而是异化为“龙生龙,凤生凤”的阶级再生产工具。有研究证明那些学习成绩出色的低收入家庭出身的孩子依旧缺少进入顶级学校的机会,很多人甚至缺少与自己成绩匹配的大学的信息,在申请的环节就遇到严重的“错配”问题。因此在教育界看来,光是提供奖学金并不足以帮助穷人家的孩子读哈佛。考虑到这部分学生的成绩明显受到家庭经济条件的制约,且仅有极少数学校提供全奖而且学贷高昂,不少学者提出基于经济平等的录取配额制,确保低收入群体打破天花板的上升通道。

而这个如今在教育界和媒体上越来越热的主张和华裔也八竿子打不着,因为华裔们的人均收入高于普通美国人的收入,比白人的人均收入还高。而考虑到美国收入与种族的高度相关性,基本上过去因为种族因素被录取的少数族裔将会以经济和收入因素继续名正言顺的享有入学资格。与此同时,那些原本过去因为“投错胎”而不具备“族裔优势”的低收入白人学生也将有更多机会。而在学校不扩招且录取率年年走低的情况下,低收入白人肯定将会从收入高但话语权低的亚裔手上夺食,而中韩日等族裔将会遭到直接冲击。

而这在某种程度上也解释了为何东南亚裔是亚裔细分法案的支持者。因为不同的移民途径和历史,越南裔苗裔大多出身一穷二白的难民,不像古巴难民那样在美国久、离美国近、家资丰厚且没有显著的语言障碍,因此他们的孩子在学习上表现并不优异。可因为东亚裔和南亚裔的突出表现,他们的困境在“亚裔”这个笼统的人口普查分类中被漠视了。他们既达不到美国人对“亚裔”在学业上刻板的高期待,却要和东亚裔南亚裔一道承受“亚裔”这顶大帽子带来的入学压力。而实际上,他们在经济和社会地位上更接近非洲裔和拉丁裔,像菲律宾裔喜欢标榜自己的西班牙文化血统,直接自称“亚洲的拉丁裔”。正因为如此,他们真心拥抱“亚裔细分”,以求在“泛亚裔认同”瓦解后凭借重新定位的经济背景获得各方面的政策优势。

更让人忧心的是,这两个政策现在罕见的得到两党的支持。相关领域的自由派学者和媒体将其视为增进和保守派互相了解的契机,而保守派也将之视作开辟底层白人阶层流动的机遇。加上这两个政策对于原本在种族AA中受益的非洲裔和拉丁裔没有显著影响,又得到部分不满现状的亚裔支持,而日韩族裔人口又在稳步减少。假设日后真的基于种族的录取考量被判违宪,怎么看,近年来移民数量和速度都位居第一的华裔都“或将成为最大输家”。

而他们,正乐呵呵的被白人当枪使。

0 0
 Share with WeChat
Open your WeChat,Scan QR Code,and then click the share button in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your screen.